大学文化
书山修炼久 蓝田玉振声——优秀青年教师水鹏朗教授

 

“为了写好这篇人物专访,为了更好地把您的形象比较生动地树立起来,我非常想了解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

“一些能反映您的精神面貌、思想认识或为人处世方面情况的具体例子?这些例子肯定是有的。”

……

与无数次采访一样,与面对西电每一位教师时的情况一样,谈及个人,随之而来的就是冷场。西电的教师就是这样的朴素、谦虚,心中很少想到个人,开口能谈的,只是工作。此时此刻,坐在我面前的水鹏朗教授也是这样一个人。

水鹏朗是蓝田人,1967年12月22日出生。水教授36年的人生历程具有文学上所说的情节性,在人生几个大的节点都经历了一些小有戏剧性的事。初中毕业时,一分之差,与初中专失之交臂,却走上一条更好的道路;1985年高中毕业时,预考成绩全县第一,高考时也以优异成绩拿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西电应用数学系的四年学习中,成绩优异。1989年报考了南大数学系的研究生。就在焦急等待考研结果的时候,南京大学数学系的一位教授来校讲学。当他向这位教授咨询情况时,这位教授正好是他报考的硕士导师——苏维宜教授。师从于苏教授,在南京大学的三年中,系统学习了“函数论与调和分析”,为日后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至今提起他的导师苏教授,他的言语间仍洋溢着感激之情。1992年,水鹏朗回到西电工作,边工作边学习,1994年在保铮院士的指导下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1999~2000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三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水鹏朗于1999年7月破格晋升副教授职称,2001年7月破格晋升教授职称,2002年12月评为博士生导师,于2000年被聘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批学术带头人。

一个成功的角色

水鹏朗走出学校,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开始认认真真扮演一个教育者的角色。他家有四个人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父亲是县党校的教师、一个妹妹是乡村教师,另一个妹妹也是大学教师。从小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选教师职业有很大的影响。回西电工作后,水鹏朗先在应用数学系做学生辅导员,同时带了两门课:本科生基础课《高等数学》、数学系专业基础课《解析几何》。1994年进入电子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从那时起,他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这个时期,他也承担了应用数学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教练工作。1999年,博士毕业后,在应用数学系工作的同时,他成为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这个时期他继续承担《高等数学》、《解析几何》、数学建模竞赛的教练工作,继续参加和主持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了子波理论和应用的多个方向。

水鹏朗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即使在博士在读和科研工作最忙的时候,课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以便发现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以改进教学质量。水鹏朗比较注意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特别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以便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技巧方面,他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数学史的内容,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也注重介绍一些新的学科发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水鹏朗1999年获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华为”奖教金二等奖,2000年获校“十佳青年教师”荣誉称号,2001年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今年又获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奖”和“高校青年教师奖”。

从1994起水鹏朗先后参加了“复杂雷达目标的检测”国防预研基金,“空时子波和Volterra智能计算理论及其应用”国家863项目,“雷达目标识别和分类技术”九五预研项目“宽带、超宽带雷达信号检测、处理和子波基的发射信号的自适应选择”重点实验室基金和“快速自适应空域滤波的子波算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有:“主分量多小波理论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适应子波理论与多媒体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奖励基金和“非线性多分辨分析和子波理论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前,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SCI检索11篇,EI检索15篇,ISTP检索1篇。在信号处理的国际重要期刊IEEE Trans.Signal Processing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IEEE Trans.Circuits and SystemⅡ发表学术论文1篇,Signal Processing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IEE Electronics Letter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水鹏朗的科研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多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完成人)、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完成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二届“科教创新奖”等多种奖励。此外,他还应邀担任多项学术和社会职务,目前,他是《Mathematical Review》的评论人、IEEE Trans.Signal Processing和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的评审人,陕西省数学学会理事,陕西省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陕西省九三学社省委委员。

人们常说“学无止境”,水鹏朗也是这样想的,目前,他基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把眼光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他感兴趣并准备一试身手的领域包括:子波理论及其应用、多媒体信号处理、时频分析和多速率信号处理、图象处理和数据压缩。

一个有思想的人

人常说“三十而立”,这一时期是人生中最忙的时候。事业、家庭和孩子的教育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多年来,为了给他腾出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他的爱人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家务,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无私奉献的女人。现在, 水 教授的小孩正在上小学,每天孩子放学必照顾孩子。为了抽出更多的时间工作、学习,他随身都携带着移动硬盘,在办公室干一部分,拿回家接着再干。晚上是他工作的黄金时段,他很少在晚上十一点半之前休息。

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他的一项殊荣,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由衷地感谢他的导师保铮院士和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的良好的学术环境。一个人的成长,是众多合力作用的结果。结合他在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多年学习、工作经历,他谈了下面三条体会。

首先,离不开良师的指导。他说:“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以学知识为主,科研方法的学习、科研工作的展开在博士学习阶段才真正开始。从一个科研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导师的悉心引导至关重要。导师渊博的知识和学术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学生的引导方法似乎更为重要。我的导 师保铮 教授经常跟我们说: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不仅要学会‘打兔子’,而且最终要学会‘找兔子’,后者往往比前者更困难。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前者包括导师给你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布置合适的科研任务。这一阶段,工作努力的方向明确,任务具体。在我博士学习的前两年,论文投稿前导师至少改过四遍,在讨论-修改的不断重复中,我学会了许多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的方法和技巧。所谓‘找兔子’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科研能力。这一阶段导师的指导逐步变成学生定期汇报研究进展。”

其次,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机制。就这一点,水鹏朗说:“在我学习期间,保铮教授在读的博士生有二十多位,分成了四个研究方向和四个研究小组,小组内不定期地进行学术讨论活动,相互交流,很多学术论文的改进首先在小组内交流中完成,提高了学术水平,增加了稿件的命中率。每周都有定期研讨班,使得不同研究方向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活跃了学术气氛,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再次,学习和科研方法。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绩的取得与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水鹏朗认为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文献的收集方法。科学研究分成“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博士学习阶段从大量阅读文献开始,文献的搜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文献的来源包括专著、期刊文献、会议论文集和网络资源。专著包含了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期刊文献由于发表周期,一般是两年前的研究工作。网络资源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包括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如作者手稿、技术报告。第二,文献的阅读方法。研究方向一旦选定,需要读大量的文献。文献的读法似乎应遵循“博大精深”四字原则。要泛读大量的文献,包括与该方向相关的其它方向文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到知识面的“博大”;同时,对一些关键的文献必须认真、反复细读,必要的时候需要逐个公式的推导,做到“精深”二字。第三,知识的积累与创新。研究论文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是知识积累。知识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达到,花在阅读文献的时间大概应该是学术论文撰写时间的三倍。切忌“急功近利”,看一两篇文章就想动笔写文章。灵感的火花,只有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平台上才能显现。合理借用其它方向的新概念、新思想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理论结合实际,或面向实际问题的考虑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第四,提高数学修养。科学研究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基础。数学处理提供给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培养了一种严密、系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也可称之为数学修养。这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特别偏重于理论的研究方向,这点尤其重要。例如,我校的两位 全国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冯登国 博士 和水鹏朗 博士)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学数学专业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采访结束,已是晚上9点多钟,他又回到办公室伏案工作,我们衷心地祝愿他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文/张波)

陕ICP备05016463号   

版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